• 《曹国坟前的断头马》

    1111在明光市城区东南约3里地的大李村,有座高约30米,底座直径近百米的古墓。此墓是曹国长公主墓,几经挖掘,现呈凹形状。曹国长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,明武靖王李文忠的...

  • 《天河(赫哲族神话)》

      从前,有一家,只有母亲领个小子过日子,小子起名叫乌沙哈特(意:星星)。一天,母亲起不来炕了,儿子请来了萨满(巫师),给她驱魔治病。萨满看完了病情,告诉乌沙哈特...

  • 《吃虫节的传说(仡佬族)》

      每年农历六月初二,是仡佬族的吃虫节。  传说古时候,仡佬山虫灾连年,五谷歉收。人们面对虫灾无可奈何。寨老们经过商议,悬下重赏:谁能除掉虫害,赏三头肥猪。红榜一...

  • 《瑶族牛生日的传说》

      瑶家有一传说:盘古开天,鲁班造墙,禾王送禾,牛王耕田。瑶族古籍《盘天大歌》和《过山榜》中说:寅卯两年发大水,天下万物皆被淹,只留伏羲兄妹俩,藏入葫芦飘水上。才...

  • 《毛南族火把节的由来》

      贵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一带的毛南族人,每年腊月三十晚上,都要过火把节。火把节的由来,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,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劳作。一...

  • 《水族文字创始人传说》

     传说之一,水族文字是一位名叫陆铎公(音译公六夺或拱陆铎)的先祖创立的。他花了6年的时间创制了水族文字。起初,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,堆满一屋子。后来,因陆铎公利用水...

  • 《茶花》

    以前,古木南街,有株神奇的茶花。怎样神奇?周围的龙潭里,不管远近,都能看到那株茶花的倒影,象在那树旁看到的一样鲜艳、一般美丽。这珠茶花神奇,它的传说,才更加神奇呢...

  • 《水族妇女在衣裤、鞋上绣花边的传说》

      关于水族妇女在裤脚、船形鞋上绣花边,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:水族先民从南方迁来贵州三都一带时,这里深山密林,杂草丛生,毒蛇很多。妇女们出门干活,怎样防止毒蛇很...

  • 《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(仡佬族)》

      相传,很久以前,仡佬族的始祖先民,居住在山林里,在大树上搭窝栖息,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。一日,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,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,短暂的相峙之后,...

  • 《金豆》

      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。  在一个遍僻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李老太太、儿子、儿媳一家三口。  李老太太会给人接骨、按摩、针灸、刮砂,是个能人,尤其是为产妇接生,更是十...

  • 《仙鹤》

      张华一直给财主李仁义做长工。一天下午,张华一个人在山地里除草,一只仙鹤落在了离他不远的地方,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了。  张华停下手里的活跑过去一看,只见这只仙鹤的...

  • 《风雨桥的传说》

      古老的时候,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,侗家住在半山坡上,一个小山寨,只有十几户人家。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,名叫布卡,娶了个妻子,名叫培冠。夫妻两人十分恩爱,几乎形影...

  • 《无字棋的传说(仡佬族)》

      在贵州务川民间,尤其在仡佬族聚居地,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古老的无字棋。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有人想走棋,马上就地而坐,找一根小棍,在土地上东划西画,并出现一些奇怪的棋盘...

  • 《盘王节的传说(瑶族)》

      瑶族民间有关盘王节的传说很多,主要有两种:一  天地洪荒的远古年代,在万山丛中有两座一样高大的宝山,相隔一里,对峙相望。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,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...

  • 《黑松林/黑松崖(乃古石林)》

      很早很早以前,乃古石林山大土薄,十分贫塔,多种植包谷、养子和洋芋,有少量的雷响田,收成不好。可是,每年还得向土司上贡品,交纳各种捐税,一年打下的粮食,除去贡品...

  • 《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》

      贵州省丹寨等地苗家姑娘的围腰,为啥绣着美丽的花朵?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呢。传说很古以前,苗寨里有两个手板手背般亲的姐弟,父母虽然都过世了,但凭着姐姐一双勤快的巧...

  • 《神医侍司懿的传说(苗族)》

      古时候,苗家有个药匠,名叫侍司懿,本事真了不起,啥病都治得好。吃他的药,不光治病,还能延年益寿。那时候的人,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。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,都称他...

  • 《苏宁喜节日来历》

      相传,这天是生母娘娘给人间送来了嗣的日子,为此当地汉族人称之为娘娘节。过节时,村里要设祭祀之所,主席敬祀生母尼杭,亦称敬牙希登,副席供野鬼牙却。民间传说,从前...

  • 《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》

      节日前夕(寅日),家家户户都得认真打扫房屋、院坝,并将屋内外的尘土撒到稻田里去。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,水族有个民间传说:早年,水族远祖带领大家从南方迁到都柳江上...

  • 《姜映芳的传说(侗族)》

    官逼民反由于清政府残酷的压迫和剥削,用折征的办法,尽情搜刮百姓。所谓折征,即如秋粮食,市价每石银一两,折钱二两,是加一倍也;复加以粮房票钱,催差杂费,又加一倍也(见...

版权所有©免费查 网站地图